![]() |
背景原图取自 Getty Images. |
509换政府后,半岛电视台记者质问纳吉,让鸡哥气得跳脚离座,而这名记者被赞。
香港反送中事件,记者利君雅对特首林郑月娥连番追问却避而不答,怒轰一句“请讲人话”,让很多人高潮。
再更早之前,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记者的质询方式都让人感叹,为什么大马没有这一类敢于对当权者发问的记者。
但现在,《星洲日报》记者莊敏只不过因为“提早”询问部长生产的时候,对于莱纳斯执照到期的应对,就被扣上“孕妇歧视”的帽子。
什么是孕妇歧视?
根据网络,它是一种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之一,主要是指用工单位公开拒绝录用尚未生育的女性以及在女职工怀孕后予以解雇、降薪或者在态度上有歧视表现的现象。
什么是态度歧视,莊敏记者的提问,是否属于歧视?莊敏在其脸书专页这么提到:
『YB,畢竟你3月(底)的時候會放產假,3月3日也就是Lynas准證到期的時候,所以你會在你放產假之前就已經搞定Lynas課題嗎?』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下属在待产,你问,”诶,你手上的project怎么样?工作有交代交接了吗?“
亲戚刚生产,你问,”诶,你店的生意谁看哦?“
闺蜜在坐月,你问,”诶,什么时候开始上班?“
有没有相似之处?
10多年的媒体生涯上,自己对于提问这一块的座右铭是, Just a question, Not a statement.
我会提问去厘清一些课题,让受访者解答疑惑。只要不是刚失去亲人痛苦的那种,我都不会太顾及场合和氛围。
面对政治人物,我也常先君子后小人地说,“Sorry no offence“,让他们知道我是没有恶意的。
上头用“提早”,是因为莱纳斯这个烫山手芋,肯定会在杨美盈待产、生产、坐月子,不在岗位的时候被提出来。而按照媒体作业,如果杨美盈还在,依旧会成为询问对象;若不,询问对象会是一阁之首的敦马,或者党秘书长林冠英。
我不晓得,如果媒体在以后提问这个问题,会不会也被说成“你歧视坐月子的人!没有给她时间安心坐月子,还是你觉得部长坐月子就没办法处理公务?”
过去最常被提起的是性别歧视,例如打从心里就认为一些女性“不能”胜任某些工作,就会换来“你干嘛歧视我?觉得我做不到?”
同样地,如果媒体不能针对怀孕的官职人士进行提问、采访,那真正歧视孕妇的是谁?况且,杨美盈部长过去怀孕期间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
今天莊敏会被扣帽子,我想纯粹是因为她在星洲麾下。
换做是其他亲政府媒体,或者她询问的对象是反对党或大家讨厌的人,也许会变成勇敢的记者,努力为人民利益着想,就好像半岛电视台记者或利君雅。